濕疹發作一定是食多了海鮮、牛肉?莫非食物過敏?不少家長或青少年知道患上濕疹或濕疹復發後,便二話不說戒食海鮮、牛肉、牛奶等食品,對於正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說「一刀切」戒食會造成什麼影響呢?兒科專科醫生陳亦俊醫生指,有研究顯示,有食物過敏的兒童和青少年患上濕疹的機會率的確會較高1,但濕疹的成因還包括遺傳、接觸致敏原如塵蟎、動物毛屑等2,3,故戒食與否屬因人而異。若懷疑食物過敏致濕疹反覆發作,怎辦呢?可以考慮進行皮膚點刺或 IgE 過敏血液等測試,找出致敏原,對症下才戒食!
兩大常見致敏原:環境及食物 過敏反應分急性、慢性
引發濕疹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遺傳因素外,致敏原、情緒變化等都會誘發或加重濕疹的症狀。陳醫生闡釋,致敏原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是環境致敏原,在香港大部分的環境致敏原來自塵蟎或飼養寵物貓狗等的毛屑,這些都有機會造成過敏;第二,是食物致敏原,一旦對某類食物敏感,在進食後患者的反應可以是非常急促,快則在數分鐘至 2 小時內嘴唇、舌頭、喉嚨感到痕癢,甚至出現蕁麻疹(俗稱風癩)等,嚴重者更會眼腫、痕癢、氣喘,部分人士更會休克4。
「上述急性食物過敏外,亦有部分人士可能在進食致敏食物數小時後才出現遲緩反應,如濕疹惡化、腸胃不適、疴嘔等。」他以本港常見的兒童或青少年濕疹患者為例,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對「食物」的過敏不盡相同。例如嬰幼兒期,可能對牛奶、雞蛋等過敏;2 至 3 歲兒童,則對堅果及花生類等食物有反應;至於青少年階段,則視乎過往家族或個人的敏感史,常見對牛肉、魚類、海鮮、貝殼及甲殼類等食物有過敏反應。
同時患濕疹、食物過敏 非存互聯關係
不過,陳醫生強調,即使青少年同時患有濕疹和食物敏感,但兩者不一定存有互聯關係,故切勿胡亂戒食,建議先諮詢專科醫生意見,作進一步檢查,以查找誘發濕疹的致敏原和原因。
青春期盲目戒食有何影響?陳醫生表示,青少年戒食的原因,可能是正處青春期,節食減肥的情况並不罕見,對外觀有更高要求;而另一種情况是擔心濕疹或皮膚問題而戒口。不過,青春期新陳代謝快,身體成長都需要營養配合,若胡亂戒掉某類食物,有機會影響身高、體型,隨時弄巧反拙。
「如長期戒食牛肉、豬肉等紅肉,有機會導致缺乏鐵質而貧血,令患者出現頭暈、無法集中精神上課等情况。」
陳醫生強調,患有食物敏感是需要認真處理的課題,但切勿沒有任何根據便戒口!「年輕人要保持均衡飲食、充足休息、適量運動,對他們身心發展有莫大幫助。」
青少年對付濕疹有法
1. 飲食、腸道要健康:應保持均衡飲食。陳醫生指,不少研究已證實,改善腸道健康與減低致敏原誘發濕疹的機會有密切關聯,有需要可以服食益生菌 5。
2. 妥善處理壓力:壓力過大同樣有機會誘發濕疹,而青少年可能因考試、社交、升學等問題導致休息不足,若未能妥善處理壓力,免疫系統會受到影響而誘發濕疹。建議患者多參加課外活動、做好時間管理,適當疏導壓力。
過敏測試查找致敏原 勿胡亂戒食
除了食物過敏外,還有鼻敏感、氣管敏感等患者,除了藥物治療外,更重要的是查找根源問題。陳醫生指出,若懷疑有過敏問題或想確定致敏原,可考慮以下兩種測試方法:
皮膚點刺測試 6-7(Skin Prick Test):屬於臨牀皮膚測試,一般可以在診所中即場進行,醫生會以小針把一滴潛在致敏原放在患者手部皮膚,大概 15 分鐘後,已可以根據皮膚的即時反應,如紅腫、痕癢等找出致敏原,每次大概可檢測多達 20 種致敏原。
IgE 過敏血液測試 6(IgE Blood Test):屬較精準的血清檢查,須抽取患者小量血液(1-2ml)送至化驗室檢驗,需約 1 至 2 星期才有結果。近年研發的 IgE 測試每次可檢測約過百種致敏原,如果屬於輕微敏感,也毋須完全戒食,只需要減少進食次數或控制份量等。
嚴重濕疹患者及早對症下藥 藥物治療選擇多
陳醫生提醒,青少年患有濕疹致皮膚發炎出現痕癢、紅腫等情况,很多時是因為不斷抓癢引致併發症,如細菌感染令皮膚出現分泌物、結痂等,嚴重影響患者的作息生活。
「若濕疹已達至中度至嚴重程度,大多已影響患者的睡眠質素及情緒健康,繼而導致學習、社交等能力下降。」他強調,中度至嚴重程度的濕疹患者,未必會因為單一因素誘發濕疹,故建議必須對症下藥,在醫生處方下選用適合的滋潤性潤膚膏、類固醇藥物外,也要因應病情選擇使用一些新型藥物,如 PDE4 抑制劑8,甚至生物製劑9 或脫敏治療10 等,以紓緩濕疹病情,而非單憑戒食!
兒科專科醫生陳亦俊醫生指出,在未確定致敏原的情况下胡亂戒食,有機會導致營養不均衡,尤其影響青少年的身心發展。
若懷疑環境或食物過敏致濕疹反覆發作, 可以考慮進行皮膚點刺或 IgE 過敏血液等測試,找出致敏原,對症下藥!
This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ong Kong Limited
MAT-HK-2400009-1.0-01/2024
References
1. Caruso DM,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8; 121(2):S236
2. Senra MS & Wollenberg A. Br J Dermatol. 2014; 170 (Suppl 1):38-43
3. Hostetler SG, et al. J Clin Aesthetic Dermatol. 2010; 3:22-31
4. Mayo Clinic. (2019, November 2). Food allergy. Retrieved October 5, 2021,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food-allergy/symptoms-causes/syc-20355095
5. Fang Z, et al. Front. Immunol. 2021; 12:720393
6. Ansotegui IJ, et al. World Allergy Organ J. 2020; 13:100080
7. Mayo Clinic. (2020, April 4). Allergy skin tests. Retrieved October 11, 2021,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tests-procedures/allergy-tests/about/pac-20392895
8. Yang H, et al. JAMA Dermatol. 2019;155:585-93
9. Worm M, et al. J Dtsch Dermatol Ges. 2020; 18:1085-92
10. Leung TNH & Hon KL. Hong Kong Med J. 2015; 21:2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