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季濕疹發作避無可避? 教你5個實用貼士 防患未然

2019-09-18 | 濕疹專題

轉季, 濕疹, 保濕, 仁安醫院, 濕疹醫道,

仁安醫院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趙麗珊醫生表示,濕疹患者本身的皮膚屏障特別脆弱,較易受到外在氣候變化及環境刺激,故在轉季天氣更要做好預防和保濕工夫。

 

中秋剛過,天氣變得乾燥,身上突然出現紅疹、又痕又癢,莫非是濕疹發作?仁安醫院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趙麗珊醫生表示,每逢轉季,對皮膚屏障特別脆弱,較易受到外在氣候變化及環境刺激的濕疹患者來說,務必要提高警覺!以下5個轉季實用貼士,濕疹患者必須做好預防和保濕工夫,有助減低誘發濕疹或復發的機會,防患未然!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缺陷不僅限於發炎部位,非損傷性皮膚也同樣有屏障缺陷的問題,以致於病患對環境中的過敏原產生過度反應(hypersensitivity),免疫系統才開始進行必要的反應。因此,若把異位性皮膚炎單單視為過敏與免疫性疾病,則只是看到疾病的表現之一,問題真正的源頭在於皮膚屏障缺陷,使得水分不斷從皮膚流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皮膚變得乾且癢,環境中的過敏原容易侵入皮膚,使皮膚產生過敏及免疫系統反應,所以基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才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根本原因¹。 

趙醫生闡釋,濕疹是受到先天和後天兩大因素所影響,先天主要是受遺傳體質所影響,後天則是與天氣、環境等因素所致。兩者都會令皮膚出現續發性皮疹、乾燥、痕癢、紅腫,甚至脫皮等情况,濕疹患者如何應對香港不同季節的天氣和環境變化呢?必須從身到心做好準備。

 

 

Tips 1:夏轉秋濕度急降 常塗無藥性潤膚膏

入秋後天氣變得乾燥,突如其來的濕度轉變,對濕疹患者來說,脆弱的皮膚屏障便會因為周遭環境的變化而有反應。趙醫生指出,「皮膚屏障本身有鎖水因子,可防止體內水分流失,但濕疹患者的皮膚屏障受損,水分容易揮發,因此當空氣濕度一下子由70、80%跌至20、30%,便會引發濕疹²。」

她建議在天氣乾燥的日子,保濕工夫不可馬虎!「視乎皮膚狀態和吸收情况,濕疹患者要經常塗沫無藥性的潤膚膏,遇上極乾天氣,更要增加塗抹次數,每隔1至2小時補充亦可以。」趙醫生更提醒,不用特意洗掉原先塗抹的潤膚膏,只需在皮膚上直接補充便可。

Tips 2:濕疹患者洗澡後 把握黃金保濕時間

天氣逐漸轉涼,來一個熱水浴是不少人放鬆、享受的時刻,但對濕疹患者而言每次洗澡卻是「苦差」。趙醫生強調,洗澡同時會沖掉皮膚上的油分,水分會因此揮發,故既不能以太高溫的水洗澡,洗澡時間也不能太長,應避免使用含有色素及香料成分的沐浴產品,更重要的是要把握黃金保濕時段。

「濕疹患者應在每次洗澡稍為抹乾身後,便要第一時間(3至5分鐘內)塗上潤膚膏,以防止水分流失。」至於應該選擇水分或是油分的潤膚膏呢?「一般的水分潤膚膏較易吸收至皮膚底層,滲透力較佳,若出現皮膚太乾燥,甚至脫皮,建議可先塗上水分潤膚膏後,再塗抹油分潤膚膏,有助防止水分揮發,持久保濕的效果更理想。」

Tips 3:春夏防蟲除塵蟎 注重家居清潔

轉季至春天又如何呢?趙醫生表示,本港春天濕度高,室內塵蟎、真菌的數目飇升,令春夏之間濕疹求診的個案增加!她強調,必須做好家居清潔。「要盡量減低環境對皮膚的影響,例如家居防塵蟎是首要任務,選用可吸走塵蟎的吸塵機,床褥、枕頭都要定期清潔,甚至更換,避免塵蟎積聚;夏天『嘆冷氣』之前,必須先進行徹底清洗,以免冷氣機休眠了整個冬季後的霉菌、塵蟎成為患者的致敏原。」

Tips 4:戶外活動提防蚊叮蟲咬 引發過敏反應

到了春夏之間,是不少人出外郊遊、運動的季節,不過,在進行戶外活動前,濕疹患者最重要的是做好預防措施。趙醫生表示,「對濕疹患者來說,無論是蚊子、蠓、花草樹木,甚至種子都是一種外界刺激,有機會引發濕疹,故要做好防蚊措施,如穿着長袖衣服,且選擇適合自己的蚊貼、蚊膏。」

Tips 5:作息定時 保持身心開朗

天氣不似預期,無法控制,但個人的情緒、心理等卻可以適度調節和紓緩。趙醫生坦言,曾治療不少濕疹病人,都是因為遇上工作、考試壓力而引發濕疹病發。她建議除了要做好保濕工夫外,更要由身到心,作息要定時,保持心境開朗等,是有助防止濕疹發作的重要一環。

有懷疑及早求醫 防止惡化

若懷疑出現濕疹或有復發等問題,趙醫生強調,應及早看醫生尋求治療方案,切勿自行購買藥膏塗抹,以免抓損皮膚傷口或感染,令情况惡化。

濕疹知多啲:你是否濕疹高危一族?

濕疹又稱為異位性皮膚炎,這類型的濕疹患者跟基因、遺傳和環境因素等有關。有研究指出,假如父或母親都有某些過敏傾向,例如濕疹、鼻敏感、哮喘等,其子女有約五成機會患上過敏症狀。若父母雙方均有濕疹,則遺傳的機會更高³。

此外,經常需要接觸化學物質的從業員,如醫生、護士要使用強力清潔劑洗手或長時間穿戴膠手套,又或髮型師經常接觸染髮劑等,他們都會較易出現濕疹反應。

References

1. Boothe WD, et al.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Springer, Cham. 2017; 21-37.

2. Goad N & Gawkrodger D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6 Aug;30(8):1285-94

3. Bohme M, et al. Clin Exp Allergy. 2003; 33:1226–31.

This article is sponsored by sanofi-aventis Hong Kong Ltd
SAHK.DUP.19.08.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