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患者不可以護膚化妝、染髮、美甲扮靚? 教你辨清產品致敏成分 簡單就是美

2020-10-12 | 濕疹專題

愛美是人的天性,但對部分濕疹患者來說,想要扮靚從來都非易事。平日護膚化妝又或染髮、美甲,少不免接觸各式各樣的產品,當中所含的化學成分有機會誘發濕疹發作,又或引致接觸性皮膚炎¹(包括刺激性接觸皮炎和敏感性接觸皮炎)!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梁衞紅醫生強調,一旦濕疹復發,患者應當避免選用一切含易致敏化學成分的護膚美妝產品,不過在平常的日子,患者毋須「一刀切」放棄扮靚的權利,只要懂得精明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美麗方案,注意護膚美妝產品的致敏成分和簡化程序,同樣可以美得健康又放心!

濕疹患者日常護膚化妝程序愈多 誘發過敏或濕疹機會愈大

相信十居其九的濕疹患者,尤其是女性總會遇過以下問題:皮膚愈差,愈想更頻繁地護膚,甚至會用化妝品遮蓋敏感部位……但結果往往是皮膚狀態會愈來愈差,形成惡性循環。

梁衞紅醫生深明濕疹患者之「苦」!「患者的皮膚屏障功能本身已經較弱,假如處於復發期,又或正受細菌感染之時,我會建議患者停用所有化妝品,只選用不含致敏成分的潤膚膏,盡快幫助皮膚鎖水和有充足的滋潤。」每種護膚產品或含有各式各樣的化學成分¹,都有可能是導致刺激性接觸皮炎和敏感性接觸皮炎的「元凶」之一。

梁醫生分享一位求診者的經歷。「她本身從事化妝品專櫃工作,工作所需必須經常化妝,更不時要試用各類新產品。有一次她因試用某新產品後,誘發了接觸性皮膚炎。在治療過程中,除了處方口服類固醇作短暫療程外,我亦檢視了她每日使用護膚化妝步驟,發現她從早到晚隨時會用上10多種護膚品。」

梁醫生強調,藥物治療外,更重要的是讓患者盡量簡化其護膚及化妝程序。「濕疹患者應先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再衡量成分、功能類同的產品只選其一已足夠,減省不必要的程序和皮膚接觸化學成分的機會。」她續指,護膚產品或程序過多,不但無助改善皮膚質素²,久而久之所引發的過敏問題會愈來愈嚴重。

若患者在皮膚狀態良好的情况下,適量地選用和進行合適的護膚美妝並沒有無問題。那麼應如何護膚、化妝、染髮和美甲才會令濕疹患者更加放心呢?梁醫生提供了以下注意事項:

【護膚】由選擇產品開始 注意成分與質地

  • 潔面產品:濕疹患者勿選擇含起泡劑成分(如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Lauryl Sulfate)的產品³,⁴,建議選用乳霜質地(cream base)的潔膚產品⁵,性質較為溫和,水分亦相對較多;
  • 磨砂產品:盡量避免使用⁶,以免顆粒進一步刺激皮膚;
  • 含果酸成分產品:避免使用,這類刺激性成分產品容易致敏⁷;
  • 面膜:常見的化學成分包括香料及防腐劑,有機會誘發濕疹⁸;
  • 爽膚水、防曬乳液:不少這類產品都含酒精成分,使用後會令皮膚感到涼爽舒適,但酒精揮發時會帶走皮膚水分,使皮膚乾上加乾⁹。

【化妝】謝絕濃妝 簡單就是美

  • 濃妝可免則免,因卸妝時會過度拉扯或刺激皮膚,造成敏感²;
  • 每次潔膚、潤膚後,宜塗上性質溫和的防曬產品²,最後使用具潤色成分、不含刺激化學物質的BB或CC霜便可¹⁰。

【染髮】阻隔頭皮與染髮劑 降低敏感機會

  • 勿於濕疹復發時染髮;
  • 選用不含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 PPD)成分的染髮劑。PPD是染髮劑中主要的接觸性過敏物質,常用於永久染髮劑中¹¹
  • 染髮前先進行頭皮過敏測試,以減少皮膚過敏機會;
  • 盡量避免讓染髮劑直接接觸頭皮¹²,染髮前可先用油類如橄欖油塗抹頭皮上,形成「保護層」,阻隔染髮劑;
  • 避免讓染髮劑接觸其他皮膚部位,如額頭、耳背、頸部等,可先塗抹一層凡士林保護皮膚¹²;
  • 以暫時性染髮劑或半永久性染髮劑取代永久性染髮劑,盡量減少接觸多種致敏化學成分¹²。

【美甲】減少長效美甲 抵禦細菌入侵

  • Gel甲(凝膠指甲)或水晶甲的部分產品都含有Acrylic(亞加力)物料,容易致敏¹³,不止導致手指周邊敏感痕癢,亦會因手指接觸其他皮膚部位而引發更大範圍的敏感狀况;
  • 為美觀,美甲師會替客人修剪甚至磨走指甲月牙上方的甲緣表皮(Cuticles),甲緣表皮的作用是防止病菌感染,修剪後容易引致真菌入侵¹⁴,應盡量保留;
  • Gel甲後指甲表面變薄或變得脆弱,細菌更易入侵¹⁵,應不時去掉美甲產品,讓指甲好好休息。
  • 以天然成分 (如樹脂)的甲油取代長效的Gel甲和水晶甲等¹⁶,盡量減少接觸多種致敏化學成分。

提提你!使用新產品前先做皮膚過敏測試

對濕疹患者來說,保養皮膚必須加倍小心。如果擔心對新購的護膚品或化妝品過敏,梁醫生建議患者可先進行簡單的皮膚過敏測試,方法是將小量產品塗抹於耳背或前臂內側,且連續測試1至2周,確保皮膚並無任何不良反應才放心使用。以染髮劑為例,建議先塗抹頭皮一處,確定沒有引起皮膚過敏才進行染髮。

This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ong Kong Limited
以上資料由賽諾菲香港有限公司提供
MAT-HK-2000463-1.0-09/2020

References:

1. Ortiz KJ & Yiannias JA. Dermatol Ther. 2004;17:264-71

2. Whitbread L. (21 March 2020). How To Know If You’re Using Too Many Skincare Products. HuffPost UK

3. Cork M, Danby S. Br J Dermatol. 2011;164:1179-80

4. Shunatona, B. (26 September 2019). The Truth About Sodium Lauryl Sulfate in Skincare.

5. 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 (21 September 2020). Moisturizing for Eczema.

6. 明報健康網. (13 August 2018) 轉天氣周身痕 密密冲涼招過敏.

7. WebMD. Cosmetics and Eczema: What to Choose. (2 June 2020).

8. 消費者委員會. (July 2011) 《選擇》第417期.

9. Metrus, L. (20 November 2019). The One Common Skincare Ingredient That’s a Total Red Flag.

10. Rostamian M & Rebecca, A. (16 May 2020). Which Is Best: Foundation, BB, or CC Cream.

11. Han JH, et al. Ann Dermatol. 2018;30:316-21

12. 消費者委員會. 25款染髮劑含致敏物質 可引致過敏反應. (21 July 2015).

13. Lin YT, et al. Dermatol Sinica. 2018;36:218-21

14.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otection. Nail Hygiene.

15. Artificial Nails: Types, Problems, and Treatments. (18 January 2020).

16. 明報周刊. (2 December 2013) On Your Tips 甲油的真相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