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患者注意!外用、口服类固醇药物、生物制剂治疗成效、副作用逐一拆解

2023-09-15 | 湿疹专题

湿疹是一种十分难缠的皮肤病!持续的皮肤痕痒丶红肿,甚至脱皮出水,足够影响患者的日常作息丶睡眠质素及情绪状态,尤其是当抓痒至皮肤破损时,更有机会增加感染风险,出现「愈痕愈抓丶愈抓愈损」的恶性循环。皮肤及性病科专科医生蒋颂仪医生表示,无论是外用丶口服类固醇或非类固醇的药物,或近年新兴的湿疹生物制剂都各有不同的治疗效用丶优缺点,建议患者及早求医,寻求适切的治疗方案,有效控制湿疹才能减低恶化风险。

对付湿疹必要类固醇?外用丶口服药物丶生物制剂如何选择?

一旦患上湿疹,是否必须「用药」,甚至服用「类固醇」才能够控制病情呢?蒋医生表示,要评估湿疹的严重程度,一般会以「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作衡量准则,然而,更重要的是医生的临牀判断及患者所受影响和意愿等各种因素,才能为湿疹患者提供最适切的治疗方案。

「若湿疹属轻微丶皮肤发病位置范围小丶没有抓损等情况,有机会以外用药物涂抹已足够,当然前提是患者必须勤力保湿!」不过,若患者病情反覆丶皮肤有破损或已对患者生活作息造成影响,如失眠丶情绪困扰等,蒋医生建议患者及早谘询医生,适当处方药物会较为理想。

湿疹患者闻类固醇色变?处方下正确使用见治疗成效

对不少湿疹患者及其家人来说,往往闻「类固醇」色变!主要担心会令皮肤变薄等的副作用。不过,蒋医生强调,以外用类固醇药膏为例,有助抑制体内发炎细胞的因子,加上选择多丶价钱较为相宜,故仍是不同年龄丶病情湿疹患者的主要治疗选项;对中度或以上程度湿疹人士,则可发挥辅助性质的功效。

她强调,并不建议长期使用高浓度的类固醇药物,但若因担心副作用而弃用所有外用类固醇药膏及口服类固醇药物,则可能因此延误治疗致病情恶化,令治疗更添难度和变数。尤其是患者皮肤已出现破损脱皮等情况,又或是患者有快速纾缓痕痒需要,医生便会因应病情处方外用或口服类固醇药物。

「以口服类固醇药物为例,大多能於短时间内改善症状。这类药物同样不建议长时间服用,长期使用副作用较多,像骨质疏松丶血压升高丶体重增加丶增加感染风险等,故必须按疗程服用,不可以自行加减或停服药物。」

类固醇以外选择免疫系统抑制剂适用於眼皮等位置

蒋医生不讳言,确有部分患者不能使用或对类固醇药物较为抗拒,怎办呢?针对不同程度的湿疹患者,外用免疫系统抑制剂能抑制免疫系统的过敏反应,控制炎症。例如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TCIs)和磷酸双酯酶4型抑制剂(PDE4)。其中较新的PDE4抑制剂(磷酸双酯酶4型抑制剂),能透过阻止皮肤细胞中的PDE4酵素过度激活,纾缓湿疹发炎徵状。

「当患者不想使用类固醇药物,或湿疹位处於眼皮丶褶位等皮肤较薄或较敏感的位置,医生或会处方PDE4,有助控制病情。」

紫外光灯治疗需每周两次或以上疗程

另一非类固醇的治疗选项是紫外光灯治疗。蒋医生表示,「照灯」的好处是适合中度至严重程度丶不需服用类固醇药物的病人,不过却未必每一个湿疹病人都能够做到。

「一般疗程需时数个月,每星期要进行2至3次照灯,对於一般上班族实难以安排,加上市场能够提供相关服务的地方并不多,以公营医院为例更需长时间轮候。」至於副作用,有机会导致皮肤变黑丶长期使用更有增加皮肤癌风险。

针对严重湿疹注射生物制剂改善痕痒问题

蒋医生分享,曾有30多岁的严重湿疹患者,求诊初期主要以口服类固醇药物为治疗方案,但因为病情控制不理想,几乎全身包括背部丶腹部丶双脚及面部都有湿疹痕迹,故改以口服免疫系统抑制剂即环孢素治疗,却又担心长期使用会出现肾功能受损丶血压高等副作用,更不欲经常抽血验测,为对付难缠湿疹,遂於半年前尝试每月注射两剂生物制剂。

蒋医生解释,生物制剂主要是阻断导致发炎的细胞激素,从而纾缓痕痒及发炎等症状,副作用一般都是肚皮针口位置红肿丶眼部不适例如结膜炎及眼部痕痒等。

治疗以外要注意保湿切勿过度紧张致压力

除了接受药物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还要注意什麽?蒋医生表示,润肤膏对轻度丶中度及重度湿疹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治疗後皮肤有好转,仍要注意保湿,不能偷懒!

蒋医生明白湿疹患者必须要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如清洁家居尘蟎丶定期更换床品等,但切勿过度紧张造成压力。「例如一星期更换一至两次床单便可,而非迫使要天天更换;又如面对患湿疹的小朋友,建议家长多协调丶从旁提点患者保湿丶服药,避免令小朋友和照顾者双方的压力增加,影响湿疹病情。」

 

皮肤及性病科专科医生蒋颂仪医生表示,对中度至严重程度的湿疹患者来说,除了注意日常保湿外,建议配合口服药物或选择以生物制剂等方法以控制病情,避免湿疹反覆发作或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