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濕疹病史都有可能在懷孕前後爆發濕疹?懷孕或餵哺母乳時,即使濕疹發作也不能服用藥物或塗抹藥膏,避免影響BB?產後坐月不可以洗澡?究竟妊娠濕疹對孕婦有多大影響呢?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醫生指出,懷孕本來已容易令孕婦身體及情緒更敏感和緊張,尤其是產後新手媽媽需要面對坐月、餵哺母乳、照顧BB等多重任務,壓力定必倍增,致濕疹有機可乘!想減低或避免妊娠濕疹的影響,便要做好7個濕疹護理守則。
妊娠濕疹成因多 沒有濕疹病史孕婦勿掉以輕心
誘發妊娠濕疹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跟本身荷爾蒙的變化有關外,陳醫生表示,秋冬乾燥氣候、情緒困擾、壓力大、食物、衣服物料、塵蟎等都是誘發濕疹的潛在致敏原。
勿以為妊娠濕疹只是會影響本身屬濕疹患者的婦女,陳醫生指出,「有醫學研究資料顯示,妊娠濕疹患者中只有約二至四成本身是有濕疹病史,其實有超過一半患者過往並沒有出現濕疹¹,因此孕婦在孕期和產後也切勿掉以輕心。」
陳醫生以產後濕疹為例,「懷孕期間孕婦因肚皮位置拉扯變大,產後仍未回復,有機會容易引發皮膚過敏和濕疹,尤其常見於肚皮、手腳等位置出現濕疹。」
跟一般濕疹患者同樣會由初期出現紅疹、感到痕癢²;若不加以處理,到後期除了肚皮、手腳外,面部以至全身都有機會濕疹發作²,更會因過度抓癢而導致皮膚龜裂、破損、流膿,甚至出水³。問題是懷孕期間或產後要餵哺母乳,一旦服用藥物或塗抹藥膏,會否影響BB呢?
及早求醫勿延誤治療
陳醫生直言,必須病向淺中醫。「醫生會因應孕婦或正在餵哺母乳的產後媽媽選擇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切勿因擔心BB安全而拖延治療,甚至置諸不理,可能會做成往後所需的治療時間更長、更複雜。」
事實上,妊娠濕疹和產後濕疹在治療上確有差異。陳醫生闡釋,懷孕期間若濕疹屬初起,只需要多塗抹潤膚膏為皮膚保濕便可以⁴;不過,若濕疹情况趨嚴重,醫生亦會處方適合孕婦外用的藥膏,幫助皮膚損口快速痊癒⁴,有需要時可考慮選用含小量類固醇的藥膏或口服抗組織胺藥物²,⁴,短暫及小量使用,對胎兒的影響輕微⁴。
塗抹類固醇藥膏後餵哺母乳,會影響BB嗎?
至於產後,不少新手媽媽即使濕疹發作也會盡量「忍」,以避免服用類固醇等藥物。陳醫生深明產後媽媽最關心會影響餵哺母乳,甚或部分濕疹出現在乳房位置,擔心塗抹藥膏對BB有直接影響?
不過,陳醫生勸籲孕婦或媽媽們不用過於憂慮,一般來說,產後適合濕疹患者使用的藥物選擇並不少。「最重要的是外用抗生素和類固醇藥膏在塗抹後會迅速被皮膚所吸收,因此即使濕疹在乳房周圍出現,只需在塗藥後待1至2小時便可如常餵哺母乳。」
坐月期間不可以洗澡,對濕疹有影響嗎?
不少孕婦在產後都會按傳統「坐月」,部分更會減少洗澡,不過,若出現濕疹問題,會否有不良影響?陳醫生強調,傳統習俗理應尊重,不過,若濕疹發作,汗液或會刺激皮膚,有機會令濕疹轉差。他建議,坐月婦女必要時可以減少洗澡的次數及縮短洗澡時間,平衡傳統和個人衛生,尤其是在出汗後宜盡快以毛巾、紙巾抹乾汗水。
濕疹痕癢難忍,頻轉換保濕產品有用嗎?
陳醫生分享,曾有年近40歲的濕疹患者懷有龍鳯胎,求診時已達34周。「她的濕疹由肚皮至全身都非常痕癢,更因為抓癢導致皮膚出血流膿,晚上更無法入眠!」陳醫生指出,不少患者跟這位濕疹媽媽也一樣,因為痕癢難忍加上心情焦慮,故每次試用潤膚膏產品後一兩個星期,已急不及待轉換其他牌子,此舉實對濕疹並無幫助。
「除非使用產品短時間內已出現敏感痕癢徵狀,否則應堅持使用數星期或以上,每天塗抹多次、每次僅塗抹薄薄一層,才可以讓潤膚膏慢慢發揮效用。」
7個濕疹護理守則:
要「對付」妊娠濕疹,除了藥物治療外,陳醫生建議,保持積極態度正視病情,再配合以下衣、食、住、行及個人衛生等方面的護理守則,有助減低濕疹發作的機會!
- 宜穿鬆身、棉質衣物:產後皮膚依然敏感,媽媽宜穿着鬆身衣物,避免皮膚過度摩擦。質料方面,首選吸汗的棉質,避免焗熱質地⁵。
- 注意飲食,勿胡亂戒口:產後應注意飲食健康均衡,避免進食容易致敏的食物⁶;若想了解有否食物敏感,應先尋找醫生進行致敏測試,如抽血、針刺測試等⁶。
- 定時清潔家居:尤其是塵蟎和動物毛髮,是常見的環境致敏原⁷,⁸,應保持家居環境衛生,定期打掃吸塵,勤換床上用品。
- 正確揀選及使用潤膚產品:選用成分天然、不含香料、防腐劑等致敏成分的潤膚產品⁹。保持頻密地、薄薄地塗抹在皮膚上,亦不宜過於頻密地轉換保濕產品。
- 避免洗澡水過熱、時間過長¹⁰:每天最多洗澡一次。選用性質溫和的潔膚產品,緊記洗澡後盡快塗抹潤膚膏,加強保濕¹⁰。
- 切忌自行為受損皮膚消毒:濕疹皮膚容易因抓癢而破損,患者切勿自行選用消毒產品為皮膚消毒,否則易令傷口發炎或令皮膚難以復元。
- 保持心境開朗:產後媽媽若遇上情緒困擾,可向身邊家人及朋友尋求協助,又或主動求醫。
This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ong Kong Limited
以上資料由賽諾菲香港有限公司提供
MAT-HK-2000858-1.0-11/2020
References
1. Weatherhead S, Robson SC & Reynolds NJ. BMJ. 2007; 335:152-4
2. Sävervall C, Sand FL & Thomsen SF.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17;1 0:441-9
3. Samkova K & Black M.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09; 145:138-44
4.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ology. Pemphigoid Gestationis Information Leaflet for Patients. 2009.
5. Ricci G, et al. Curr Probl Dermatol. 2006; 33:127-43
6. Mayo Clinic. (2019). Food allergy. Retrieved 10 November 2020
7. Miller JD. Clin Rev Allergy Immunol. 2019; 57:312-29
8. Mayo Clinic. (2019). Pet allergy. Retrieved 10 November 2020
9. Moncrieff G, et al. Clin Exp Dermatol. 2013; 38:231-8
10. Hong Kong Asthma Society. Treatment option of Eczema. Retrieved 10 November 2020⁴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