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愛旅遊,日本、韓國浸溫泉、滑雪更是熱選!不過,對不少濕疹患者來說,最擔心的莫過於出發前或旅途中濕疹發作,皮膚痕癢、紅腫,確實掃興,怎辦呢?養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陳俊彥醫生表示,旅遊是開心事,只要濕疹患者出發前做足準備,旅途中行程安排、吃喝玩樂時多加注意以下10件事,可以有助減少濕疹發作的機會和紓緩病情,還有急救5招,讓患者同樣可以享受開心旅程!
出外旅遊 四大誘發濕疹發作原因
為什麼濕疹偏偏在旅行時發作?並非濕疹故意跟你作對,而是每趟旅程都會有各種誘發濕疹發作的因素。陳醫生綜合了以下四大原因:
- 舟車勞頓加上行程編排過於緊密,會令部分人感到壓力、精神緊張,甚至失眠。
- 出外旅行難免放肆飲食,即使本身沒有食物敏感,也有可能因進食過量高組織胺食物而引發濕疹。
- 目的地天氣變化,如過於乾燥,或進行讓皮膚「乾上加乾」的活動如浸溫泉,會令皮膚痕癢加劇。
- 酒店牀上用品塵蟎易致敏,9成以上濕疹患者對塵蟎有敏感反應¹,當酒店房間打掃得不夠徹底,便有機會出現敏感反應。
做足10件事 享受旅遊樂趣
莫非濕疹患者就此謝絕旅遊?陳醫生強調,近8成濕疹患者是因為外在致敏原誘發濕疹,但卻有2成的患者是由於內在免疫系統所引發的問題²,故此對部分濕疹患者來說,到外地旅行仍是減壓、放鬆心情的方法,對濕疹患者病情有正面幫助。
「濕疹患者同樣可以享受旅遊樂趣,關鍵是出門旅行前做足準備,即使旅途中濕疹發作,也能將病情減至最低!」
出發前準備:諮詢醫生 常備「平安藥」
- 1. 約見皮膚科或家庭醫生:醫生會評估目的地的溫度、濕度及相關活動(如浸溫泉、滑雪、游泳等)對濕疹病人病情的影響。
- 2. 帶備「平安藥」和急救藥物:陳醫生強調,輕度濕疹患者毋須過分擔心,只要依照醫生指示準備抗組織胺藥物、抗敏感藥、止痕藥等「平安藥」傍身,以防旅途中出現任何狀况。至於急救藥物包括:可局部用於患處的類固醇藥膏、稀釋的類固醇藥膏及無類固醇成分的外塗藥膏等,以備不時之需。
- 3. 選擇目的地:若為中至嚴重程度濕疹患者,陳醫生建議,最好選擇濕度達百分之五十或以上的國家,避免到太乾燥的地方。同樣要聽從醫生指示,準備抗組織胺藥物、抗敏感藥、止痕藥等「平安藥」,以防萬一。
旅途中:行程編排宜忌 注意保濕防乾燥
- 4. 增塗抹潤膚膏次數:濕疹患者的皮膚屏障較脆弱,需要因應旅遊目的地的溫度和濕度,增加塗抹潤膚膏的次數。「若在香港一日塗抹兩次,則外遊時可增至一日三、四次,甚至更多。」定時塗抹潤膚膏為皮膚保濕,有助減低濕疹發作的機會³。
- 5. 浸溫泉時間忌過長:浸溫泉是很多人的外遊活動之一,但過熱及過長的浸泡會過度洗走皮膚表面油脂,使皮膚變得更乾,誘發濕疹。陳醫生強調,患者若非濕疹發作期,是可以浸溫泉的,但緊記必須立即清洗皮膚,再塗上潤膚膏。「若皮膚已因抓癢而出現破損裂口或傷口,溫泉的熱力和礦物質有可能令皮膚炎情况變得更差⁴,不宜浸泡,以免病情更難控制。」
- 6. 滑雪防曬不可少:旅行滑雪,雪地所反射的紫外線不可少覷,必須做足防曬。「愈多功能集一身的防曬產品,其致敏機會會愈高⁵,因此濕疹患者應首選成分天然、不含香料及致敏物質的防曬產品,並注意防曬能力,至少需要SPF50及PA+++以上,並於流汗後每隔2至3小時補充防曬產品⁶。」
- 7. 陽光與海灘後即沖身:海水的鹽分、泳池的消毒氯氣都會令皮膚變得更乾燥,如果患者皮膚有傷口,更不適合游泳。離水後更應用流動清水清洗身體3至5分鐘,沖走刺激皮膚的鹽份及氯氣,再立即塗抹潤膚膏保濕⁶,⁷。
- 8. 注意散熱及避免汗水積聚:到熱帶地方旅行,要穿着容易散熱的衣服物料如棉質。汗水容易在皮膚手肘等位置積聚,導致刺激性皮炎,所以流汗較多的患者,可以每30至50分鐘用清水抹去身體汗水⁸。
- 9. 適當戒食:聽從醫生指示,戒食有機會誘發濕疹的食物或高組織胺含量的食物⁹,如貝殼類海鮮、飲酒、香辣食物、醃製食品、味精、加工食品如泡菜、午餐肉等。
- 10. 自備枕套或毛巾防蟎:對塵蟎敏感,尤其是濕疹曾在面部發作或發作頻密的患者,出遊不妨帶備私家枕套,或舖上毛巾隔開塵蟎,減低致敏機會。
濕疹突發作急救5招
萬一旅途中濕疹突發作怎麼辦?陳醫生教路以下5個方法,有助紓緩和穩定病情,回港後緊記盡快求診!
- 立即停止進行刺激皮膚的活動,例如浸溫泉、游泳等。
- 當皮膚初出現傷口,可塗抹凡士林,有助在皮膚上形成保護屏障,防止水分流失,護膚同時又不會引致敏感。
- 若濕疹皮膚甚至出水、出血,必須依照醫生指示使用類固醇藥膏,局部短時間使用,盡快控制病情。
- 假如濕疹屬於全身性發作,但情况尚算輕微,可以選用經稀釋的類固醇藥膏或無類固醇藥膏,有助穩定病情。
- 緊急發作及情况嚴重時,可按醫生指示服用抗組織胺藥物。
References
1. Sánchez-Borges M, et al. World Allergy Organ J. 2017 Apr 18;10(1):14
2. Sasseville D. Allergy Asthma Clin Immunol. 2008;4(2):59–65.
3. Maliyar K, et al. Adv Skin Wound Care. 2018 Dec;31(12):538-50
4. Sun CC & Sue MS. Contact Dermatitis. 1995 Jan;32(1):31-4
5. Saraswat A.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 2012 Sep-Oct;78(5):552-9
6. Gabros S & Zito PM. Sunscreens and Photoprotection; StatPearls Publishing: Tampa, FL, USA, 2019.
7. Kristal L & Klein PA. Pediatr Clin North Am. 2000 Aug;47(4):877-95
8. Kaneko S, et al. Biomed Res Int. 2017;2017:8746745
9. Greenhawt M. Allergy Asthma Proc. 2010 Sep-Oct;31(5):392-7
This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ong Kong Limited
SAHK.DUP.20.04.0212 (0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