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薑擦腋下KO臭狐? 無助止汗 反招濕疹

2019-08-13 | 濕疹專題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1ri3″]

【明報專訊】炎炎夏日在街上走數分鐘,可能已全身濕透。原本出汗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集中在腋下多汗,除了會沾濕衣服有礙觀瞻,更有不少人因汗味重而傳出汗臭味,成為途人走避的對象。

坊間當然有不少止汗偏方,利用生薑擦腋下就是其中一種。註冊中醫陳敏表示,由於薑具有刺激性,一次半次或許對身體無害,但長時間使用這道偏方,會令皮膚敏感,甚至誘發濕疹 (異位性皮膚炎) ,對止汗亦沒有效果,不值得嘗試。

同一環境 排汗量比人多屬病態

排汗其中一個作用是調節體溫,當體溫過高,便需要透過出汗來調節,所以正常人在夏天都會排汗。不過,陳敏說如果在同一環境下,自己的排汗量比其他人高,同時影響日常生活,便屬於病態。中醫角度看,身體出現不尋常的排汗問題,大致可分為兩種,「有人會在晚上睡覺時不停出汗,但睡醒後便停止出汗,中醫稱之為盜汗。至於日常生活或工作時,排汗量較其他做同一工作的同事多,甚至身體沒有太多活動量但仍會出汗,便稱為自汗,兩種排汗各有原因」。

她指出,盜汗大部分發生於小朋友、長者、更年期婦女或生病的女性身上,「盜汗主要與陰虛有關,亦與營衛不和而受外邪入侵有關。盜汗的汗味會較淡,同時身體會較為虛弱。至於自汗則大多出現於成年人身上,原因是心血不足、邪熱鬱蒸等,會伴隨心悸、失眠、脾氣暴躁等徵狀」。一般人因出汗而求診,大多是排汗量對生活造成困擾,「例如由於經常出汗,身體有濃重汗味而影響工作及社交」。

薑辛辣刺激皮膚 可致毛囊炎

坊間有偏方指利用生薑直接摩擦排汗較多處,具有止汗除臭的功效。陳敏指薑的確是中藥的一種,但其功效並不是用於止汗除臭,「中醫一向都有使用薑入藥,而主要用途有幾種。首先是感冒時能散發風寒,達到發汗解表的作用。另外,具有溫肺止咳、溫中止嘔的作用,對於常吃海鮮的人,更可解魚蟹毒。不過,薑通常會與其他中藥一同煲製成藥,或是焗茶為主,甚少直接用於外敷」。

陳敏解釋,「薑本身帶有辛辣味,對皮膚具有刺激性,用一次半次或者未必有問題,但如果用得多,皮膚便可能會出現毛囊炎,之後會演變成皮膚病,而且更可能誘發濕疹。加上薑在中醫角度,主要是用來散發風寒、發汗解表,所以基本上沒有止汗的作用,就算將生薑磨成汁液塗於腋下,雖然刺激度會較直接用薑外敷或摩擦低,但止汗作用不大」。

中藥、按穴 疏肝止汗除臭狐

另外,坊間有指這個偏方具有除臭狐的功效,陳敏稱這個亦不是最佳方法,「臭狐的成因,除了遺傳,亦由於排汗過多而令細菌滋生,繼而發出臭味。雖然用薑能令皮膚的PH酸鹼值改變,令細菌的生存環境改變,減少皮膚滋生細菌,令臭狐異味退減,但副作用太大。中醫醫學有更多更好的方法醫治臭狐,生薑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出現臭狐的原因,在中醫角度主要是因常吃煎炸、油膩食物,而肝臟因肝熱而無法解毒,在肝氣鬱結下,便會耗傷津液、陰虛內熱,只要做好止汗、疏肝,便能解決臭狐問題。

無論是盜汗、自汗或是臭狐問題,首先都要止汗,陳敏說有不少中藥可減少出汗問題,除了利用中藥調理之外,還可透過針灸或自行按壓穴位,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主要針對四個穴位(見圖1),分別是位於腳面的太冲穴(疏肝)、膝下3寸的足三里穴(調理脾胃)、手腕至前臂2寸的內關穴(調理脾胃)及腕背至前臂3寸的支溝穴(通便化陽),可依次序每個穴位按壓一分鐘,每日3組即可。」

文:勞耀全

編輯:梁小玲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