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湿疹怀疑食物过敏? 胡乱戒食随时影响发育 查找致敏原方为上策

2024-04-17 | 湿疹专题

 

湿疹发作一定是食多了海鲜、牛肉? 莫非食物过敏? 不少家长或青少年知道患上湿疹或湿疹复发后,便二话不说戒食海鲜、牛肉、牛奶等食品,对于正在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一刀切」戒食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儿科专科医生陈亦俊医生指,有研究显示,有食物过敏的儿童和青少年患上湿疹的机会率的确会较高1,但湿疹的成因还包括遗传、接触致敏原如尘螨、动物毛屑等< sup>2,3, 故戒食与否属因人而异。 若怀疑食物过敏致湿疹反覆发作,怎办呢? 可以考虑进行皮肤点刺或 IgE 过敏血液等测试,找出致敏原,对症下才戒食!

两大常见致敏原:环境及食物 过敏反应分急性、慢性

引发湿疹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遗传因素外,致敏原、情绪变化等都会诱发或加重湿疹的症状。 陈医生阐释,致敏原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是环境致敏原,在香港大部分的环境致敏原来自尘螨或饲养宠物猫狗等的毛屑,这些都有机会造成过敏 ;第二,是食物致敏原,一旦对某类食物敏感,在进食后患者的反应可以是非常急促,快则在数分钟至2 小时内嘴唇、舌头、喉咙感到痕痒,甚至出现荨麻疹 (俗称风癞)等,严重者更会眼肿、痕痒、气喘,部分人士更会休克4

「上述急性食物过敏外,亦有部分人士可能在进食致敏食物数小时后才出现迟缓反应,如湿疹恶化、肠胃不适、疴呕等。」他以本港常见的儿童或青少年湿疹患者为 例,不同年龄层的小朋友对「食物」的过敏不尽相同。 例如婴幼儿期,可能对牛奶、鸡蛋等过敏;2 至3 岁儿童,则对坚果及花生类等食物有反应;至于青少年阶段,则视乎过往家族或个人的敏感史,常见对牛肉、鱼类 、海鲜、贝壳及甲壳类等食物有过敏反应。

同时患湿疹、食物过敏 非存互联关系

不过,陈医生强调,即使青少年同时患有湿疹和食物敏感,但两者不一定存有互联关系,故切勿胡乱戒食,建议先咨询专科医生意见,作进一步检查,以查找诱发湿疹 的致敏原和原因。

青春期盲目戒食有何影响? 陈医生表示,青少年戒食的原因,可能是正处青春期,节食减肥的情况并不罕见,对外观有更高要求;而另一种情况是担心湿疹或皮肤问题而戒口。 不过,青春期新陈代谢快,身体成长都需要营养配合,若胡乱戒掉某类食物,有机会影响身高、体型,随时弄巧反拙。

「如长期戒食牛肉、猪肉等红肉,有机会导致缺乏铁质而贫血,令患者出现头晕、无法集中精神上课等情况。」

陈医生强调,患有食物敏感是需要认真处理的课题,但切勿没有任何根据便戒口! 「年轻人要保持均衡饮食、充足休息、适量运动,对他们身心发展有莫大帮助。」

青少年对付湿疹有法

1. 饮食、肠道要健康:应保持均衡饮食。 陈医生指,不少研究已证实,改善肠道健康与减低致敏原诱发湿疹的机会有密切关联,有需要可以服食益生菌 5。

2. 妥善处理压力:压力过大同样有机会诱发湿疹,而青少年可能因考试、社交、升学等问题导致休息不足,若未能妥善处理压力,免疫系统会受到影响而 诱发湿疹。 建议患者多参加课外活动、做好时间管理,适当疏导压力。

过敏测试查找致敏原 勿胡乱戒食

除了食物过敏外,还有鼻敏感、气管敏感等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查找根源问题。 陈医生指出,若怀疑有过敏问题或想确定致敏原,可考虑以下两种测试方法:

皮肤点刺测试6-7(Skin Prick Test):属于临床皮肤测试,一般可以在诊所中即场进行,医生会以小针把一滴潜在致敏原放在患者手部皮肤 ,大概15 分钟后,已可以根据皮肤的即时反应,如红肿、痕痒等找出致敏原,每次大概可检测多达20 种致敏原。

IgE 过敏血液测试6(IgE Blood Test):属较精准的血清检查,须抽取患者小量血液(1-2ml)送至化验室检验,需约1 至2 星期才有 结果。 近年研发的 IgE 测试每次可检测约过百种致敏原,如果属于轻微敏感,也毋须完全戒食,只需要减少进食次数或控制份量等。

严重湿疹患者及早对症下药 药物治疗选择多

陈医生提醒,青少年患有湿疹致皮肤发炎出现痕痒、红肿等情况,很多时是因为不断抓痒引致并发症,如细菌感染令皮肤出现分泌物、结痂等,严重影响患者的作息生活 。

「若湿疹已达至中度至严重程度,大多已影响患者的睡眠质素及情绪健康,继而导致学习、社交等能力下降。」他强调,中度至严重程度的湿疹患者,未必会因为 单一因素诱发湿疹,故建议必须对症下药,在医生处方下选用适合的滋润性润肤膏、类固醇药物外,也要因应病情选择使用一些新型药物,如PDE4 抑制剂8,甚至生物制剂9 或脱敏治疗10 等,以纾缓湿 疹病情,而非单凭戒食!

 


儿科专科医生陈亦俊医生指出,在未确定致敏原的情况下胡乱戒食,有机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尤其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若怀疑环境或食物过敏致湿疹反覆发作, 可以考虑进行皮肤点刺或 IgE 过敏血液等测试,找出致敏原,对症下药!

 

This article is supported by Sanofi Hong Kong Limited
MAT-HK-2400009-1.0-01/2024

 

References

1. Caruso DM,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8; 121(2):S236
2. Senra MS & Wollenberg A. Br J Dermatol. 2014; 170 (Suppl 1):38-43
3. Hostetler SG, et al. J Clin Aesthetic Dermatol. 2010; 3:22-31
4. Mayo Clinic. (2019, November 2). Food allergy. Retrieved October 5, 2021,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food-allergy/symptoms-causes/syc-20355095
5. Fang Z, et al. Front. Immunol. 2021; 12:720393
6. Ansotegui IJ, et al. World Allergy Organ J. 2020; 13:100080
7. Mayo Clinic. (2020, April 4). Allergy skin tests. Retrieved October 11, 2021,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tests-procedures/allergy-tests/about/pac-20392895
8. Yang H, et al. JAMA Dermatol. 2019;155:585-93
9. Worm M, et al. J Dtsch Dermatol Ges. 2020; 18:1085-92
10. Leung TNH & Hon KL. Hong Kong Med J. 2015; 21:2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