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薑擦腋下KO臭狐? 无助止汗 反招湿疹

2019-08-13 | 湿疹专题

[addthis tool=”addthis_inline_share_toolbox_1ri3″]

【明报专讯】炎炎夏日在街上走数分钟,可能已全身湿透。原本出汗是正常现象,但如果集中在腋下多汗,除了会沾湿衣服有碍观瞻,更有不少人因汗味重而传出汗臭味,成为途人走避的对象。

坊间当然有不少止汗偏方,利用生薑擦腋下就是其中一种。註册中医陈敏表示,由於姜具有刺激性,一次半次或许对身体无害,但长时间使用这道偏方,会令皮肤敏感,甚至诱发湿疹 (异位性皮肤炎) ,对止汗亦没有效果,不值得尝试。

同一环境 排汗量比人多属病态

排汗其中一个作用是调节体温,当体温过高,便需要透过出汗来调节,所以正常人在夏天都会排汗。不过,陈敏说如果在同一环境下,自己的排汗量比其他人高,同时影响日常生活,便属於病态。中医角度看,身体出现不寻常的排汗问题,大致可分为两种,「有人会在晚上睡觉时不停出汗,但睡醒後便停止出汗,中医称之为盗汗。至於日常生活或工作时,排汗量较其他做同一工作的同事多,甚至身体没有太多活动量但仍会出汗,便称为自汗,两种排汗各有原因」。

她指出,盗汗大部分发生於小朋友、长者、更年期妇女或生病的女性身上,「盗汗主要与阴虚有关,亦与营卫不和而受外邪入侵有关。盗汗的汗味会较淡,同时身体会较为虚弱。至於自汗则大多出现於成年人身上,原因是心血不足、邪热鬱蒸等,会伴随心悸、失眠、脾气暴躁等徵状」。一般人因出汗而求诊,大多是排汗量对生活造成困扰,「例如由於经常出汗,身体有浓重汗味而影响工作及社交」。

薑辛辣刺激皮肤 可致毛囊炎

坊间有偏方指利用生姜直接摩擦排汗较多处,具有止汗除臭的功效。陈敏指薑的确是中药的一种,但其功效并不是用於止汗除臭,「中医一向都有使用薑入药,而主要用途有几种。首先是感冒时能散发风寒,达到发汗解表的作用。另外,具有温肺止咳、温中止呕的作用,对於常吃海鲜的人,更可解鱼蟹毒。不过,生姜通常会与其他中药一同煲製成药,或是焗茶为主,甚少直接用於外敷」。

陈敏解释,「姜本身带有辛辣味,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用一次半次或者未必有问题,但如果用得多,皮肤便可能会出现毛囊炎,之後会演变成皮肤病,而且更可能诱发湿疹。加上姜在中医角度,主要是用来散发风寒、发汗解表,所以基本上没有止汗的作用,就算将生姜磨成汁液塗於腋下,虽然刺激度会较直接用生姜外敷或摩擦低,但止汗作用不大」。

中药、按穴 疏肝止汗除臭狐

另外,坊间有指这个偏方具有除臭狐的功效,陈敏称这个亦不是最佳方法,「臭狐的成因,除了遗传,亦由於排汗过多而令细菌滋生,继而发出臭味。虽然用姜能令皮肤的PH酸碱值改变,令细菌的生存环境改变,减少皮肤滋生细菌,令臭狐异味退减,但副作用太大。中医医学有更多更好的方法医治臭狐,生姜并不是最好的方法」。出现臭狐的原因,在中医角度主要是因常吃煎炸、油腻食物,而肝脏因肝热而无法解毒,在肝气鬱结下,便会耗伤津液、阴虚内热,只要做好止汗、疏肝,便能解决臭狐问题。

无论是盗汗、自汗或是臭狐问题,首先都要止汗,陈敏说有不少中药可减少出汗问题,除了利用中药调理之外,还可透过针灸或自行按压穴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主要针对四个穴位(见图1),分别是位於脚面的太冲穴(疏肝)、膝下3寸的足叁里穴(调理脾胃)、手腕至前臂2寸的内关穴(调理脾胃)及腕背至前臂3寸的支沟穴(通便化阳),可依次序每个穴位按压一分钟,每日3组即可。」

文:劳耀全

编辑:梁小玲

电邮:[email protected]